日本就诊益点

先进的技术与全方位服务。

  • 1
    明确的诊断
    诊断错误,治疗的方向很可能跑偏。据既往服务数据,出国看病的癌症患者中,12%诊断结果与不同。在美国、英国等医疗发达国家,病理是癌症诊断的黄金标准;而不管是病理技术的发展,还是病理医生的培养,以及实际肿瘤诊断中对病理的规范使用,都还有所欠缺。
  • 2
    多学科协作诊疗
    患者看什么病需要自己去挂号,挂肿瘤科就只能看肿瘤,挂眼科就只能看眼疾,由一个医生做决定。但是,很多疾病是综合交叉的,涉及多个学科。在美国、英国等医疗发达国家,就医先预约一位主诊医生(通常是内科的),主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,组织一个多学科专家团队,由多学科专家团队来为患者提供诊断,制定治疗方案。这就是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,又称MDT。中国刚刚开始引进,受限于人均可分配医疗资源的不足,很难广泛普及,但在欧美已经相对成熟地运行了很多年。
  • 3
    个性化的方案
    由于医疗资源紧缺,单位患者可分配的医疗资源极为有限,疾病治疗大多依托指南照单抓药。然而,每个患者不管是病情还是身体体质,都有其独特性。在美国、英国等医疗发达国家,患者可选择的方案更多,专家团队会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。据既往服务数据,77%的出国看病患者治疗方案发生了改变,包括改变治疗方案、给药方式、调整治疗顺序、增减剂量等。
  • 4
    新药
    新药、特效药,通常都会率先在欧美上市,滞后一段时间才能进入中国。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18年统计:过去10年间,美欧日上市的新药有415个,在中国上市的只有76个,占比不到20%。此外,据专业咨询机构IQVIA的统计,2012至2016年,全球共首次上市55种抗癌药,其中美国两年内上市的有46个,中国只有4个。而这些新药,对患者来说是可能是可以救命的。
  • 5
    临床试验
    对于已上市的药物和疗法不能控制病情的癌症患者来说,参加临床试验可能是最后的希望。但截至2018年9月,全球共有近30万项临床试验登记注册,其中有40%在美国进行,在中国开展的仅占7%。而且,更新、更前沿的临床试验通常都在美国。在美国癌症专科权威医院MD安德森癌症中心,每天有数百项临床试验在同时进行,患者只要符合条件,就可以申请入组。
  • 6
    基因检测(肿瘤细胞筛查)
    使用新一代测序仪的设备一次性分析 "癌症相关基因,详细检查患者的癌症基因,并将其与个性化治疗联系起来。
    在癌症基因组检测中,从患者的癌症组织或血液中提取 DNA 和其他遗传物质,分析 “癌症相关基因 ”的变化。 要检测的一组基因被称为 “面板”。 一个检测组通常包含多个基因,所检测基因的数量和类型可能因检测方法而异。
    通过检测大量与癌症有关的基因,可以发现只检测一种基因的传统检测方法无法发现的变化。 此外,我们还希望能发现患者基因中各种变化的组合,从而为每个患者提供适合的治疗方法。